黄道周

2024-11-18

         他是一位明朝时期具有强烈现实精神的诗人,又是一位民族英雄,曾被乾隆帝称之为“一代完人”。他的学问、人品、忠信均被后人称道,其崇高圣洁之形象长存于历史的长河中,他便是明末学者、诗人、书画家黄道周。
         黄道周(1585年一1646年),字幼玄,一作幼平或幼元,又字螭若、螭平,号石斋,福建漳州府漳浦县(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)人。在历史上,黄道周是一个非常值得众人敬仰的人物。他不仅人格高尚,富有爱国情怀,高举抗清大旗,而且,在文学艺术上造诣颇高,是一个难得的全才型大家。首先,我们来看看他的人生轨迹。天启二年(1622 年),38岁时,他高中进士,改庶吉士,深得考官袁可立赏识。黄道周志向高远,立志要建功立业,为国捐躯。不过官场风云变幻,他的官宦生涯一波三折。他曾经三次被罢免,两次复用,一次入狱。尽管如此,他的青云之志从未改变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清兵入关。不久,凤阳总督马士英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弘光小朝廷,偏安江左。黄道周奉召入京,任礼部尚书。他报国心切,上任后立即陈述自己收复失地的七条办法,矢志力挽狂澜。顺治二年(南明隆武元年,1645年)7月21日,黄道周在福州校场举行誓师,揭出抗清义旗,带领义军对抗清军,终因寡不敌众,战败被俘。被俘后,他秉持个人气节,在南京狱中绝食十四天而亡。如此气节,近几百年来深受人们尊重,精神流芳百世,乾隆帝更是称他为“一代完人”。

Cache:site_remen_news not generate
Cache:site_zuixin_news not generate